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5日 (吴兰 靳瑾)当前,正是各大高校开学季。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蚌埠医学院里,思政委员们陆续回到校园,也交上了“暑假作业”——在文化、科技、卫生“三下乡”中了解群众真实需求,这个假期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想,都是他们用心完成的“作业”,也将是思政课堂上最鲜活的教材。
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是蚌埠医学院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村,也是暑期“三下乡”的第一站。7月初,蚌医二附院专门组织了一批医护人员,带着设备与免费药品在村里小广场开展义诊。作为义诊队伍中的一员,2020级卫生管理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、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、暑期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队长胡芽芽忙得脚不沾地。不光为村民测量血压、血糖,辅助带教老师做影像学检查,发放免费药品,还和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去村民家里做了一组问卷调研。
“从当地情况来看,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不再;村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准环境、医疗设备、技术水平等比较满意。但高血压、糖尿病发病率有所提高。除了加强基层医疗力量,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应提到更重要位置。”从郭府村回校,胡芽芽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了自己的思考:“作为一名学习公共卫生的医学生,不能光在校园里学习专业课,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同样是重要一课。”
在社会课堂中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,蚌医的思政委员们的足迹从郭府村起步,走遍了江淮大地。假期里,同学们参观了安徽名人馆、创新馆、渡江战役纪念馆、金寨县烈士纪念馆,也曾在凤阳县小岗村实地探究小岗人“敢想敢干,敢为天下先”的精神从何而来。在蚌埠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班思政委员姚若雪满满两本笔记里,有三分之一是关于凤阳小岗村的。调研中,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专门给同学们上了一堂“辅导课”,希望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探索。“为什么大包干会出现在小岗村?”“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意义如何?”这些在书本上遇到的问题,如今终于在现实中找到了答案。姚若雪说:“一路走来,党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立体、更加鲜活,我在更加真切地理解了‘中国共产党好’这句话。”
去年,姚若雪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决心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。一个假期的调研实践后,她对党的理解更加立体深刻,也更感受到作为大学生思政委员的责任与担当。“开学第一课想跟同学们聊聊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见闻——为了新中国的诞生,有的烈士牺牲时年仅19岁。我在纪念馆拍了很多视频和照片,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感受革命前辈穿越时空的力量,将之转化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实际行动。”她说,从小岗村、渡江战役纪念馆回到位于阜阳临泉的家乡,自己也访问了很多亲朋特别是经历过解放战争、改革开放的老人,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,“再上思政课肯定有底气。”她笑着说。
假期与思政委员们同行的,还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组成的“导师团”。“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,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”,继去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为本科生、研究生班级全部配备思政委员后,蚌埠医学院就按照“思政课教师的小助手、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小帮手、班级思政管理的小能手”的角色定位,不断强化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意识和主体地位,持续提升学生思政委员履职能力。除了以“思政课教师+带队老师+思政委员”模式组队,开展驻点实践活动,学校还定期举行理论学习会、学习分享会、经验交流会,帮助思政委员解锁理论宣讲的“正确的打开方式”,发挥朋辈示范效应,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,在笃信笃行中勇担时代重任——师生合力,共同完成了这份“暑假作业”。
下一篇:即日起,蚌埠严查